让聊城农产品“e路”畅销——我市农村电商发展路径探析

时间: 2021-08-20 11:41:45
图片 6月24日上午,聊城市会议接待中心报告厅入口处,聊城市区域领导品牌“聊胜一筹”品牌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展位。

图片


在当日举行的齐鲁(聊城)淘宝村高峰论坛暨首届山东国际电商品牌产业发展大会上,他们不但带来了品牌旗下授权的聊城精选优质农副产品、灵芝系列产品等,还专门邀请粉丝量上百万的“网红”直播带货。

图片


自2016年4月在北京隆重发布“聊胜一筹”聊城农产品整体品牌以来,经过多年的品牌传播推广和市场开拓活动,通过旗下大数据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有力结合助力,新型销售模式的大胆创新尝试等多重努力,“聊胜一筹”品牌形象已迅速在各大城市乃至全国产生轰动效应。
“放心吃吧,聊城产的”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,品牌价值及聊城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。

图片


如今在聊城,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家开始学习并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,手机成为新农具、直播变成新农活。
现在,农村电商已经成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问题、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的有效载体。
我市抢抓机遇,加大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,推动农村电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01


现状 :

今年前五月农产品

网络零售额7.69亿元



乡村人口达471.21万人,形成了东昌葫芦、临清轴承、冠县灵芝、阳谷汽车坐垫、高唐锦鲤等一系列特色产业,对农业大市聊城来说,拥有发展农村电商的优越条件。
近几年,我市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,重点在钢管、轴承、农产品等领域推动电商产业转型升级。
2020年,全市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68.93亿元,同比增长37.3%,增幅列全省第1位,莘县、冠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。

进入2021年,我市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鼓点更加密集:

4月23日,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电商现场会;


6月23日至24日,举办齐鲁(聊城)淘宝村高峰论坛暨首届山东国际电商品牌产业发展大会;


东昌府区堂邑镇、冠县店子镇等18个乡镇及临清市前常二庄村、高唐县徐马新村等35个村,开展了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、示范村创建活动。


今年1至5月份,全市网络零售额57.5亿元,农村网络零售额20.5亿元,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.69亿元。


02


目标 :

到2025年农村电商

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




尽管我市农村电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对标先进地市仍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:
农产品品牌度不强,标准化程度低,产量不稳定;农村电商人才缺乏,专业技能偏低;仓储物流体系不完善,设计标准不高,冷链发展滞后;政策资金支持较少,行政审批周期较长,电商平台场地少等等。
可以说,农村电商依然是制约聊城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短板。
针对存在的问题,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乡村振兴观摩推进暨半年述职会议上,我市印发了《聊城市农村电商突破行动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(讨论稿)》。
该方案确定了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的目标任务,即:2021—2025年,以农村电商提质增量为核心,以扩大农村电商发展规模为重点,提升农业农村优势特色产业,完善农村电商发展体系,促进农村电商集聚、快速发展。到2025年,全市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。
围绕这一目标,该方案还从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、拓展农村电商应用领域等4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。
目前,各县市区正按照该方案要求,结合本地实际,出台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,制定强有力的支持政策,推动本地农村电商快速有序发展。

03


对策 :

拓展电商应用领域

提升服务保障能力




在从“星火燎原”迈向“全面引爆”的过程中,农村电商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。
如缺少统筹规划,总体呈现“散、小、弱”的自发状态;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,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。
对此,我市将坚持双管齐下,不断健全农村电商发展体系,从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。
一方面,突出以点带面,拓展应用领域。我市将积极培育农村电商示范企业,大力推广“实体经济+电子商务+现代流通”的发展模式,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商企业向平台化转型,通过兼并重组、战略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;深入打造“一镇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村镇,支持特色产业村镇发展农村电商。
另一方面,完善服务体系,提升保障能力。我市将依托产业规模大、特色突出的镇村,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园,完善仓储物流、培训孵化等基础功能,推动相关市场主体入驻园区、集聚发展;提高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能力,对现有综合服务站、农村金融网点、农资点、供销社基层网点、农村超市、村邮站、益农信息社等载体进行改造提升和有效整合,开展线上线下电商综合服务;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农村宽带提速降费,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网络基础支持。